找到相关内容648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帕奥禅师答:很难令人相信,在最后一世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

    成佛之前,菩萨还是凡夫,还会生起无明,而去享受欲乐? 帕奥禅师答:你应当了解缘起的法则,即:若没有无明,爱就不会生起。在我们菩萨的最后一生,成佛之前他对妻子耶输陀罗及儿子罗候罗还有爱。為什麼说对耶输陀罗与罗候罗的爱是受到无明所包围的呢?以观智照见时,不论内在或外在的身体都是由微粒所构成的。如果分析这些微粒,我们将只见到究竟的色法而已。这些色法是剎那变化的:它们一生起就消失,因此是无常的;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南传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143711166.html
  • 正确认识七宝布施

    正确认识七宝布施——如清  不,就是布施。  布施可分财布施和法布施。  财布施的七宝是:金、银、琉璃、珍珠、玛瑙、珊瑚、琥珀。  法布施的七宝则是:一、眼不贪色,二、耳不贪声,三、鼻不贪嗅,四、口不贪味,五、身不贪衣,六、心不名利恩爱,七、性不世间欲乐。  财宝布施的内容,简单明了,容易理解,不必多说。下面,简要谈谈法宝布施。  一、眼不贪色。一切众生(人类、动物、植物、鬼神)的色身,...

    如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768207.html
  • 修心三要素

    和损害他人的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说:“云何为嗔?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。”《成唯识论》中则说:“嗔者,于苦、苦具,憎恚为性,能障无嗔,不安稳性,恶行所依为业。”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,与和痴一起被称为“三毒”。嗔的产生与作用与正好相反。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、占有的心理欲望,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、恼怒的心理和情绪。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00481559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西方太好,我们去未免贪心太重,西方究竟有否?

      问:西方太好,我们去未免贪心太重,西方究竟有否?   月溪禅师答:因吾人生无非终日贪求好衣食住,西方种种胜过此地,我们一到心满意足,种种贪求便无了,是戒我们不,非贪心。假如西方没有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没有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14810989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叫无明?无明怎样来的?

    问:什么叫无明?无明怎样来的?  徐恒志答:自心暗钝、污染,失去光明智慧,不能照了一切事物,故叫“无明”,也叫“痴”。无明是无始以来,一念昏迷不觉所引起,叫根本无明。由此引起种种、嗔、痴等见思烦恼,叫枝末无明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94311316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为什么叫娑婆世界?娑婆世界的苦是怎样产生的?

    问:为什么叫娑婆世界?娑婆世界的苦是怎样产生的?  徐恒志答:娑婆世界译为“堪忍世界”。因为这世界的众生,能够忍受、嗔、痴三毒,及种种苦恼的侵害、逼迫,不想出离。一切苦恼的产生,主要是迷惑不觉,妄想执著所引起,所谓“因惑造业,因业受苦。”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21311329.html
  • 妙莲法师答:你知道有一所无病不治的大医院吗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灵岩山寺就是一所无病不治的大医院,专门医众生、嗔、痴的病。灵岩山寺也是造佛的功德厂,因为来山念佛,念佛就能成佛。灵岩山寺也是苦海中的大慈航,因为来山念佛,念佛就能生西方。

    妙莲法师

    解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063911836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三毒?

    释义一   ﹝出法界次第﹞    毒者毒害也。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,故名毒也。    [一、毒],引取之心,名之为。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,引取无厌,是名毒。    [二、嗔...;一如等 撰)   释义二   (术语)又曰三根:一、毒,引取之心,名为。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,引取无厌者。二、嗔毒,恚忿之心名为嗔。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。三、痴毒,迷闇之心名为痴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8052380012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什么是‘不死(佛教最殊胜的词)之法’?

    rdquo;,“阿马答达磨”(amatadhamma)则为“不死之法”。那是什么呢?有次佛陀说“、瞋、痴止息是不死之法、不死之境。”内心一生起、瞋、痴,就是“有死之境”(mortai state)就痛苦,有“自我”就会有生、老、病、死苦。当、瞋、痴止息,不再因感觉有&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8432011198.html
  • 什么是八正道?什么是十二因缘?

    造业。 ⑻、爱:我们有了受,就迷在其中,对于所受之事物产生爱。因为有了受就有“爱”,对这个受染着、渴求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,整天不让它看东西,肯定它受不了,会觉得很辛苦。眼睛整天爱看东西,对境界爱不以受为苦,使我们对这个爱产生种种的执著。此爱有很多种,主要有两种:一者、境界爱,比如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起爱染心;二者、自体爱,即是我们爱有一个“我”,爱这个身体是“我”。由此爱引发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376463.html